时间:2024/7/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传播:人文

艺术

收藏

推广

《白族》cmX68cm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是白族的族源地、祖居地和主要聚居地,约有80%的全国白族聚居于此。此外,云南昆明、丽江、怒江、迪庆、保山、玉溪、楚雄、文山、临沧等州市都有白族聚居区。湖南省张家界、湘西,贵州毕节、安顺,四川凉山等地也都有白族分布。

《三月三》

女子服饰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右衬结纽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穿蓝色宽裤,足蹬绣花鞋。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它就是:风花雪月。解释: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白族》cmX68cm

未婚女子梳独辫且盘在花头帕外面,再缠上花丝带等,左侧垂着一束白绦穗;婚后发辫改为挽髻,盘在头顶,外包扎染或蜡染的蓝布帕,缠素色布条。凤羽、邓川、洱源的姑娘喜戴“凤凰帕”;有的地方则头包花毛巾或只将辫子盘头上,再缠一束红头绳;有的地方头饰为“一块瓦”;有的地方头上用多块头布相叠覆盖,最外面的一块布上绣白族人民喜欢的图案。再外缠多种颜色的头绳,格外美观。妇女们都喜戴玉或银手镯、坠耳环。城镇居民多穿汉族服装,青年人爱着时装。

《白族》cmX68cm

白族的雕刻艺术闻名于世,主要体现于石雕和木雕。石雕以剑川石钟山石窟和大理国经幢为代表。开凿于南诏大理国年间的剑川石钟山石窟是中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享有“西南敦煌”的美誉。大理国经幢,又名“地藏寺经幢”。经幢造型优美,雕刻技术精湛,具有密宗佛教造像的特点,被誉为“滇中艺术极品”。白族木雕主要运用于宫廷庙宇、民居建筑的装饰上,尤以剑川木雕最为出名。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的堂门和木雕屏风就是出自剑川木匠之手。

《白族》cmX68cm

白族碑刻历史悠久,数量众多,重要的碑刻有《南诏德化碑》《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元世祖平云南碑》《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等,是研究白族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料。

《白族》cmX68cm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

绕三灵,农历四月下旬,为期三四天。

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

何雨春: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副主任、创作课程导师(主讲导师),清华紫光文创园高碑店文创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创作基地副主任、国画艺委会秘书长,何雨春中国彩墨画工作室导师、人物画专项工作室导师,东方彩墨画院院长,云南大理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石齐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何雨春艺术主张:纵观中国画发展,是不断的融入新元素,从西方到东方的元素结合,从传统到当代的元素结合,逐步形成一种全新的绘画元素,全新的绘画模式,这种绘画的变革,由于色彩直入中国传统绘画之中,打破了单一的传统笔墨形式,打破了以色助墨的形式,形成了“色墨并举,色墨共生”的万紫千红的彩墨新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73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