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王岗村,因一锅“庖汤”闻名遐迩,也因一门“枫香染”技艺悠远绵长。 枫香染,一种古老而具有诗情画意的民间印染技术,被誉为“画在布上的青花瓷”。年,王岗村传承多年的枫香染被列入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骆越魂非遗体验馆 在布依族《造物古歌》里记载着这样一个美丽传说:一个古老的布依族屯寨里,有一位叫茶维哨苗的姑娘。一天,茶维哨苗在枫香树下织布,枫香树油滴落到土布上,她急忙拿去洗,却怎么也洗不掉,当在蓝靛缸里浸染漂洗后,竟出现了一朵蓝底白花。这个不经意的图案被人们认作“天意”,此后,枫香树被布依人民尊为神树,枫香染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前提。 年,一座占地平方米的“骆越魂非遗体验馆”在王岗村诞生。馆内设有枫香染体验房、织布机展厅、文化展示厅等,陈列着少数民族服饰、剪纸艺术、纸浆画、竹编工艺、簸箕画等展品。 枫香染成品 这所“印染大观园”由枫香染传承人韦丽创办。 此前,韦丽是一名旅游工作者。在旅行社工作的那些年,每每看到游客倾醉于民族刺绣、印染,她便逐渐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家乡、自己民族的枫香染技艺传承下去。于是,她向旅行社递交了辞职信,潜心钻研印染技艺。 韦丽创作中 但,要做出一张完美的染布并非易事。从枫香油到土布,再到染料,都要经过极其严苛的考量。为了更加深入地学习枫香染,韦丽决定前往惠水,拜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枫香印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光成。 从事枫香染12年,韦丽一步步打磨自己的印染技法,一心想要把老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技艺传承好、发展好。 骆越魂非遗体验馆内的 枫香染制作过程繁琐复杂,非常考验手艺人的耐心。“首先要将采集好的枫香脂经过加热过滤提纯,与适量的牛油混合均匀,用文火煎熬过滤形成枫香油,然后用毛笔蘸上即时溶化的枫香油,在自织的土布上描绘出图腾图案,再用蓝靛反复浸染,沸水脱去油脂,清水漂洗,晒干,碾平。如此一来,才能制作出一块精美的枫香染布。”韦丽介绍道。 由于枫香的特殊性,从取脂到成品,一块好的枫香染布往往要花上一年时间。 “枫香染的染料全部取自天然植物,把自然染入织物中,穿戴于身,能更好地亲近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美。”韦丽说。 天然染料 自然的颜色与工业的颜色自是不同的,枫香染的颜色不算鲜艳,介于蓝色与白色之间,十分素净雅致。被枫香油浸染的土布常被裁剪制成床单、被面、服装、手提包、首饰等等。在市面上,很受青睐,供不应求。 为了让更多人穿戴上蕴含自然气息的枫香印染服饰,韦丽决定“量产”。一是以“产教”融合模式,借助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的学生力量,批量“生产”产品;二是为村邻乡舍提供就业机会,教授、培训她们印染技术,计件结算工资,实现“量产”。 韦丽进行示范指导 除了售卖纺染成品,韦丽还在体验馆开设了布依枫香染、蜡染、印染、植物扎染、土布制造等体验教学,让游客可以直观地体验传统纺染,感受传统文化的乐趣和魅力。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体验馆里门庭若市,迎来一波又一波顾客,他们沉浸在这一方院落中,“尝”尽四季之美、万千风华。 一支浸染枫香油的毛笔、一张自织的土布,一笔一画勾勒出精美的图腾图案,把对生活与美的理解都染进作品中。世代相传、衣钵相承,这就是传承真正的意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涛 编辑向颖羿 二审刘跃 三审梁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77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