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织布最重要的是看经线和纬线,前者要平行于布边方向。后者要垂直于布边方向,这样织出来的图案才好看。”近日,走进镇宁自治县“银城趣事”文化产业街区布依阿媚扶贫车间,“90后”的车间负责人、贵州布依阿媚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韦国岚正在对绣娘进行技术指导。

韦国岚(中)对绣娘进行技术指导

“从小我就在织布机旁长大。不仅妈妈会织布,我的外婆和外曾祖母也会做手工编织。”韦国岚说,一家四代人对刺绣、织布、蜡染都颇有心得,“学好技艺心不慌”的家风家训一直传承至今。

抱着“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年高中毕业后,韦国岚前往上海一家服装公司学习服装设计,边学习边打工,从最初的裁缝开始做起,逐渐熟悉服装制作、设计,一待就是8年。在现代服装行业里浸润过后,更加坚定了她传承制作布依族民间服饰的想法。

年,韦国岚回到老家——镇宁自治县募役镇吴胜堡村,迈出创业第一步。

“母亲告诉我,传统的技艺要传承好,不能保守地局限在家里,还要教会更多的姐妹会绣会织会染。”于是,在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下,韦国岚创立了公司,生产车间只有60平方米左右。“刚开始的时候,公司就像一张白纸,只有3个绣娘,设备、工人、资金、原材料都跟不上。”

面对困难,韦国岚没有放弃。没有原材料就自己种棉花,没有员工就和母亲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没有资金就联系亲朋好友筹措。公司管理日臻完善,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品声誉逐渐响亮。

年,产品开始走俏市场。当年,公司做了3万个花包、10万米布匹、2万套头饰以及不少民族服饰、鞋类、工艺品等,全年产值达多万元,吸引了60余个绣娘前来务工。公司被认定为“安顺市锦绣计划示范基地”,获得安顺市妇联扶持资金“锦绣计划扶贫基金”5万元的支持。同时也成为安顺市蜡染协会、蜡染发展有限公司、贵州锦绣黔中公司“助力妇女脱贫攻坚‘双创’帮扶基地”。年,公司被评为“贵州省锦绣计划巧手脱贫基地”,并在该县易地扶贫搬迁点景宁小区建设了一条生产线及展示区,享受免3年租金优惠。

“我每天走路5分钟就能到公司,每个月有多元收入,既能照顾家人还能挣到钱。”搬迁群众马龙英年来到布依阿媚扶贫车间上班,通过免费参加学习培训,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如今,韦国岚结合现代市场需求,创新传统文化元素并与时代特色融合,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公司收到了很多国内外的订单。

韦国岚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带动近名妇女就业,让“指尖技艺”变成了“指尖经济”,织出了一条“锦绣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覃淋

编辑 吴一凡

二审 李劼

三审 王璐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81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