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与心智的产物,是民族文化与文明的根基。在日新月异、变化万千的信息社会,传承不是以固有的形态,而是以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形态和方式予以延续。杨云作为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坚持不懈地将古老的苗族刺绣和神秘悠久的百色故事进行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使者,她一直在路上。杨云在贵州安顺“洪福远蜡染馆”学习蜡染近半年时间,对蜡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技艺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据不完全统计,苗绣针法大概有种左右,以及多种服饰,目前杨云已掌握的绣法高达多种,她将苗族各支系不同针法收集起来,并用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整理成书,让更多人了解甚至传承苗绣技艺。在9年,她创立了名为乐秀的工作室,并积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公益活动,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其间还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吴烜老师合作出版了蜡染童书绘本《牛角梳》《百褶裙》《百鸟衣》。 杨云: 女,43岁,苗族,百色市隆林县德峨镇人。作为苗女,从小就对苗绣、蜡染深深地着迷,在学会隆林当地苗绣、蜡染技法后,还多次赴贵州、湖南等省苗寨,探访并师从民间苗绣、蜡染大师,学习技艺。百色工匠,百色市工艺美术大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隆林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杨云的作品技艺精湛、精益求精,比如她的创新3D刺绣——地戏脸谱,摘得“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和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银奖。作品以安顺地戏面具作为创作元素,以刺绣的角度和自创的3D垫高绣法来表现面具的立体感、绚丽明亮的色彩和写实与夸张兼具的特点。蜡染刺绣——苗与时代,获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银奖和中国百花精品奖银奖等。蜡染刺绣-苗与时代正面 在这一作品中运用现代服饰设计和桂西苗族传统工艺与设计的相互结合,打破服装原有的结构姿态,进行现代服饰与苗族服饰的结构重组。图案上运用现代的设计形式展现出苗族工艺的魅力,而在工艺上坚持统一中变化,变化中统一的设计思想,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发扬东方的美感哲学。创新3D刺绣-椒图反面Q-北京青年周刊 A-杨云 Q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其最大的特色是什么?A我个人觉得它除了本身作为苗族服饰的装饰以外,就是起到了一个承载传承着我们苗族历史文化的作用。几乎每一种纹样都是由以前的老纹样传承而来,拥有自己的来历和传说。有些文字丢失了,就会用符号和纹样来代替我们的文字。它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达,也是对苗族生活文化的一种展示。Q能讲讲苗族染织绣的渊源和发展吗?就是它其中的渊源和故事之类的?A苗绣和蜡染其实没有相关的记载,专家在研究查阅历史的时候,推测它可能在商周以前就有了,或是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在多年前,因为我们的祖先蚩尤时代的苗族服饰大多都是以战服的模样呈现出来的,然后那个刺绣服饰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后期可能经过一些演变,以祈福的方式,把一些符号绣上去作为一种护身符,之后就慢慢流传下来了。Q在苗族染、织、绣中,哪个步骤更为关键?A从传统的来说,织布最为重要,因为首先要完成织布这一步,才能更好地完成后面的染和绣的操作。但现在布料的选择更多样化,织的部分就不那么重要了,我们有时会选择现成的布料。Q苗族刺绣大致包含哪些针法?A苗族针法不完全统计大概有多种,我们把它分为大的类别,大概20多种。比如在锁绣这一类别中,大概就有四五十种,有开口锁、闭口锁,有单边锁、双边锁等等。它们都是以锁针的方法绣出来的,所以我们统称为锁绣。还有堆布绣,就是把布堆叠在一起,等等。杨云 Q在苗族染、织、绣中,有什么特别繁复的工艺或纹样图案之类的吗?A刺绣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工艺,步骤其实大多是一样的,尤其是苗族辫绣,一般是8到24条线,像编头发那样子先把它编出来,编完之后我们再去进行刺绣,这样它的整个工序就会比较多。那比如说捆绣、马尾绣,你要把那个马尾裹在线里面,首先我们要先裹线,裹完我们才能去刺绣,所以说我们前期还有其他很多工作。但是那个传统的挑花绣、数纱绣之类的,其实是不需要打草稿的,因为这个是从小就学的,我们会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母花,所谓母花就是母亲在你出嫁的时候,会把她之前绣过的东西做成一个模型,每一针每一线是怎样做的,传给你当作陪嫁。但母花也不会说原封不动地把它传承下去,比如我会在我母亲给我的这个基础上去做一些改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因为这个东西本身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代表着一定的寓意,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在里面,所以它只是说某一些地方改变了,但是它本身的那个最重要的点还是没有变的。就比如说我们苗族纹样里面的鱼纹或者鸟纹啊,或者是蝴蝶,特别是蝴蝶,它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符号,但是可能我绣的蝴蝶跟我母亲绣的蝴蝶就不一样,但是它一定是蝴蝶。Q您觉得如何结合传统和创新?A因为文化互相交融,我们的传统纹样大家看多了,可能会审美疲劳。那我们也会把汉族、彝族和壮族等其他民族的纹样,搬到我们的服饰上面。这在以前是不可以的,但现在可以,既实现了创新,又满足了市场。但是我为馆藏做的一些作品,还是更愿意选择苗族传统配色及纹样。此外,我也在研究一些创新织法、绣法。Q作为苗族技艺的传递者,您是如何让更多人去认识并了解它们的?A因为广西的苗族相对比贵州少,我们的苗族蜡染受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90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