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2/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人都说高原红,人都说高原蓝,谁知道高原上那朵蓝……”这是歌曲《高原蓝》中对高原的赞美。这里要说的“高原蓝”,是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小花苗独特的蜡染技艺。近日,记者在高寨乡谷丰村窝甫组袁家岚的传统手工艺作坊里看到,袁家岚和其他几名手工艺人,利用冬闲时间围坐在一起,一笔一划认真细致地描绘着苗族头巾上的图案,一件件蜡染手工艺品就是这样通过她们的巧手被赋予了艺术生命。蜡染艺人在传习技艺在高寨乡,像袁家岚这样的蜡染手工艺传承人不在少数,祖辈传给她们的蜡染手艺也只是为了自给自足,并不外传。为让苗族传统的手工文化转化为经济效益,高寨乡成立了开阳县小花苗民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由合作社免费为苗族妇女们提供技术指导,生产出来的产品有商家统一收购,有效地促进了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蜡染艺人在制作艺术品精美的蜡染艺术品据袁家岚介绍,以前她家主要以种地为生,生活过得并不容易。借助高寨乡大力打造“蓝阿秧”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契机,年,袁家岚的传统手工艺作坊成立了,高寨乡的蜡染手工制品走出了家门,走向了市场,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和销售。由于生产原料环保,制作工艺精美,如今袁家岚手工作坊生产的头巾、服装、包、袋等蜡染手工艺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作坊里的每位手工艺人,靠蜡染手工艺每年可以增收4万元左右。蜡染艺人在浸染作品据当地干部介绍,高寨乡民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得益于开阳县近年来积极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协调和争取民族产品品牌宣传,不断优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这些有利的举措,将民族地区群众的业余爱好变成了增收致富的“法宝”,释放出了他们的内生动力。同时,开阳县还开展了“双培”行动,聘请专业技术老师围绕国家通用汉语言文字和实用技能等开展培训服务,实行苗语和汉语“双语式”教学,将蜡染、刺绣和纺织等传统手工艺搬进课堂,走出了一条传承传播传统民族文化和群众持续增收相协调的发展道路。小学生在学习古法传统织布据了解,高寨苗族布依族乡苗族文化、民族节日、传统村落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有“斗牛节”“杀鱼节”“六月六”“芦笙节”“苗年”等苗族传统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苗族传统刺绣”“蜡染”“竹竿舞”“芦笙舞”“吊脚楼及高脚仓营造技巧”“芦笙制作技巧”等。文化遗产有“画马岩”“蒲窝洞穴葬”“汉苗和谐兰央碑”等文物古迹。自然景观有大坪溶洞、清水江峡谷、传统村落等,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据悉,开阳县今后将把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市的好政策落实到少数民族乡镇和少数民族同胞身上,促进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相互发展。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贾华编辑钟齐编审刘丹刘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87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