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简介 韦映红,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技艺匠人。自幼家中世代传承蜡染工艺,韦应红老师从小与长辈学习传统工艺,并有多年艺术教育经验。 蜡染作品定制 技艺:蓝靛、蜡染 定制范围:蓝靛蜡染制品,如各类生活用品、服饰类产品、茶席、玩偶等 推荐定制款:蓝靛牛宝宝 (相关蓝靛蜡染的定制作品可与匠人老师具体沟通哦!) 尺寸:高约30厘米,宽约22厘米 价格:价格与蜡染图案复杂程度相关 蜡染染料:蓝靛 蓝靛介绍:蓝靛种子细小,形似杉木种,三月清明以后采种,五月整地埋墒搭棚育秧,七至八月移栽。大多移栽在芋头地及箐沟边,以土质潮湿的地方为宜。蓝靛株高二至三尺,校叶杆萃绿,其味芳香,独有特色,七至八月采割浸泡。 (每款作品独一无二,与匠人老师确定图案后邮寄!) 苗族蜡染 蜡染,古称蜡缬,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 在苗族蜡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贵州丹寨、黄平、安顺、榕江苗族的蜡染。丹寨苗族蜡染风格古朴、粗犷、奔放,面积大的较多,纹样一般是动植物的变形,多以变彤的花鸟鱼虫为主体,显得既抽象叉不失具象。丹寨蜡染除大量用于服饰外,还用做被面、垫单、帐沿和包袱布等以及民俗活动中。丹寨苗族祭祖时,要穿特制的蜡染衣,叫“祭祖衣”。 苗族的龙纹与汉旗不同,苗龙无尖利的爪和牙,形式优美,观之可亲。黄平苗族蜡染工整、细密、精致,构图严谨,一般面积较小。纹样是由经过高度程式化处理的动植物纹和几何纹相互穿插而成,除用于服饰外,人们还拿它做书包、枕巾.盖篮布和手巾等。安顺苗族蜡染多用几何图形,精上细作。榕江苗族祭鼓社,要用彩蜡绘制十面旗幡,飘飘屹立于仪仗队之前。 蜡染制作工艺 苗族中流传着蜡染“最早是对铜鼓上的纹样的摹取。做法是将布蒙在铜鼓上,用蜡在布上来回摩擦,再经过染,铜鼓上的纹样就转移到了布卜,这种做法有点像制拓片。稍后又改用木板镂空来摹取铜鼓纹样,然后把木板放到白布上,将蜡液倒进镂空的图案中再进行靛染,这种方法类似于在衣服上印字。蜡染后来才变成使用铜片制成的蜡刀沾上熔化的蜡液直接在布上绘制。这种方法把蜡染从复制变成了创作,充分发挥了蜡染工具自身的优势,体现出蜡染的材质美,因而,这种制作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苗族蜡染,用一种特制的蜡刀点蜡,以蜂蜡熔汁绘画于白布上,染色后取出煮干水中,蜡去则花现。制作方法是先将白布平铺于案上,再将蜂蜡置于小锅中,加温升到60~70C时,蜡熔化为液状,即以铜蜡月蘸蜡汁画在布上。有经验者完垒凭自己的观察以定温度,而初学蜡绘者,不易凭观察以定温度,只好将画布置于膝上,凭皮肤的感觉以判断温缱是否适宜。苗族妇女蜡绘,一般小打样,只凭构思绘画,也不用直尺和圆规,所画的对称线、直线和方圆图形,折叠起来能吻合不差。所绘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成后,投入染缸渍染,染好捞出用清水煮沸,蜡熔他后即现出白色花纹。 匠人寄语 祖辈留下来的蜡染图案,经过苗家妇女世世代代的传承,已经完全内化于她们的思想中,融入到她们的审美观念里。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青少年对民间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导致苗族蜡染这一民间技艺正在走向衰微,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推广发扬这一古老技艺,我会尽我的努力让它顺利地传承下去,尽显中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41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