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马尾绣……”在年贵州省锦绣计划苗绣(蜡染)妇女手工技能暨创新产品大赛比赛现场,来自全省的名绣娘染娘以针为笔,以线为墨,演绎了“绣花能生香、绣鸟能闻声”的生动画卷。举办此次大赛是贵州积极打造“贵州绣娘”品牌的有力举措,通过比赛不仅展示了苗绣(蜡染)妇女手工精湛技能和创新设计能力,还挖掘了一批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妇女手工精品,促进全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发展,达到以赛促创业、促就业、促产业、促发展的目标。 贵州绣娘邰英乔的刺绣作品《铸日造月》 近年来,贵州创造性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以刺绣、蜡染和民族服装服饰为重点,促进贵州传统民族手工业发展,将“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培训绣娘、染娘、织女20万余人次,带动50多万名妇女实现居家就业,让“贵州绣娘”走出黔山秀水。 “幅!” “个!” 这两组数字分别是贵州收集整理的各地苗绣绣片与利用技术手段提取的矢量化纹样。 一个产品从设计原型到交付,中间的所有供应环节,都需要考虑标准化,而作为苗绣产品的核心主体数据则包含了纹样标准化和工艺标准化。 贵州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付国艳正在指导蜡娘画蜡染产品 自年以来,贵州就注重技艺研发,重点对苗绣数字化保护、开发、应用进行研究,统筹搭建“全球设计师开放平台、苗绣素材库、苗绣绣娘数据库”,收集整理了各地苗绣绣片幅,通过项目协作方式,整合文化专家、苗绣传承人、设计师资源,利用技术手段提取矢量化纹样近个,并对矢量化纹样进行文化分类、编号、版权登记及区块链存证,进一步完善苗绣纹样数据库,让设计师以苗绣“基因库”为创作源泉,创作出“苗绣”跨界融合的精美作品,走进大众生活。 同时,通过加大产学研力度,建立产学研联盟,积极引导大学、科研机构与民族手工艺及产品相关的技术研发,糅合新元素、契入新场域,充分激发锦绣产业的活态属性与内在潜能,不断提升锦绣产品的实用性、附加价值和个性特色。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贵州以强化锦绣计划人才队伍为依托,建立锦绣人才库,做好基础培训,强化基地建设,大力培养会技艺、会传承、会创新、会设计、会整合、会宣传、会销售、会增收的“八会”人才队伍,奋力推进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人才创新。积极鼓励绣娘参加“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申报评选,努力让每一名绣娘都成为“名师”“名匠”,不断提升绣娘整体水平,提升绣娘的文化素养和美术技艺。 相关链接 二十大时光 强化品牌培育,推动贵州苗绣特色化发展 二十大时光|创新发展模式,贵州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不断开辟新市场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毕文君 编辑/韦倩 二审/覃淋 三审/李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82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