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皇帝大,真没想到,厦门竟有如此这般的土家族菜馆 BY小企 人老了就不比年轻时。就觅食这事儿来说吧,我觉得有个10家满意的备选,对一般人而言已经够用。所以近两年不再像以前那么热衷于探索。 人们可以不厌旧,但很少不喜新,尤其是遇到让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动的那种。在湾悦城三楼,遭遇了让我一见满意的菜馆。 还以为是新店,没想到人家已开好几年。店名“吃饭皇帝大”,这名字太闽南了点吧,竟经营湘菜,海是湘西土家族的菜! 真正吸引我止步的是橱窗里厨娘正煮着的捆扎鱼。隔着玻璃窗看到一锅锅沸腾的鱼,就觉得好像特别好吃的样子。 进门坐下翻看菜单才知叫“柴火稻草鱼”。 上桌时捆扎的稻草已剪断,还撒上了紫苏叶。吃起来果然不错,鱼肉入味充分,炸过再用稻草捆着煮肉质扎实,鱼肚子里还有糯米腊肉的馅料,可算意外惊喜;还有作为配菜的豆腐皮,煮得也很入味。份量不小,88一大盆在厦门是真心不贵。 萝卜干边腊肉:腊肉跟我在淘宝买的那家湖南土产店的差不多,层次分明,特有的腊香诱人,搭配脆韧的萝卜干,色彩浓重,味浓厚。 子姜牛肉:辣口不辣心,细细的牛肉丝搭配着吃口感很有层次。汤汁特别下饭。 灶膛罐罐牛腩仪式感超强。上桌是一个洗刷得干干净净的瓦罐,摆在盘中上,四周一圈固体酒精,服务员点燃后,熊熊火焰把瓦罐整个包裹起来,像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连烧两次后用布把罐盖包起来,用牙签挑破扎紧的锡箔纸,热汽滚滚而出,随后再用木槌敲开罐壁,一开盖,汤水溢出,香气四散,罐子里的牛肉块红艳诱人,简直忍不住!牛腩比较有嚼头,汤汁拌饭绝美。 倒缸冲菜:这个记不清《舌尖》还是《湘菜》哪个美食纪录片介绍过,腌制,历来是各地勤劳简朴的人们保存多余食物的重要处理方式。时间造就了奇妙的故乡的滋味,家的气息。虽然我不是湖南人,但对这一碗鲜脆香辣的下饭菜,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猫儿山黄牛肉:不知道为啥要叫这么奇怪的名字,其实就是堂炒鲜牛肉。擂钵辣椒和牛油下锅煸出香味下牛肉翻炒均匀后淋半杯米酒,盖锅盖焖3分钟后开盖加芹菜段红椒丝翻匀即可。这么样,像不像写菜谱哈哈哈。肉是嫩的,没加嫩肉粉的那种天然嫩。 擂辣椒炒手撕鸡这个好好吃哦。鸡肉可能是干煸过后撕成条状,搭配辣椒一起炒制,紧致鲜香。 湘西土家菜也是湘菜的一部分,既然是湘菜,那么代表作品剁椒鱼头一定要尝尝看。瞧这出品,卖相还行吧。吃起来鱼头个部位该嫩的嫩,该滑的滑,辣度和咸鲜度也合理,我很满意,特别是捞到被朋友们碰掉的鱼唇,更是窃喜。 肉末炒甜豆:青翠的豌豆仁和细碎的肉末素炒而已,看起来翠珠一斛,豆子嫩而且清甜,一咬一爆珠的感觉多美妙。和湖南菜馆常见的钵钵菜类似,就是一大堆重口味的菜之后突然跳出一位小清新。然后大家的注意瞬间转移,哪怕是刚才口口声声自称无辣不欢的家伙。 最后,我要把所有的赞美集中在这盆用青瓷簋端出来的冰粉上,红糖打底,冰粉中半边铺陈着珍珠糯米圆子,花生仁,酒酿,点缀了丹桂,金桂,薄荷叶。美轮美奂,看着就舒服。狠心捣个玉碎舀一碗回来吃,冰粉滑溜,甜度正好,丰富的配料使得口感层次多元持久,各方面都趋近完美。如果一定提点期望,我希望,冰粉能更冰凉一些。 这家餐馆菜品口味其实没有想象中辣,我觉得大多数能吃水煮鱼的朋友都可以轻易接受。好几道菜的体验感都很好,我已将它列入私选饭馆备用名单中啦。 环境是让我特别喜欢的民族风,服务员工作服民族风和装修很协调。墙上傩戏的面具和苗族少女的蜡染布漂亮极了!可惜人家不卖。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50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