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好不好治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作者简介

王钦,笔名乾元、闲云野鹤,山西运城人,山西省作协会员,太原市作协会员,万柏林区作协副主席。曾主编万柏林区地名录——《山之右·河之西》一书,编辑万柏林团区委主编的纪念“五四”运动98周年征文汇编《优秀作品选》和万柏林区直机关工委主编的《我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汇编。近年来有二百余篇散文、随笔在《西部交通运输》《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老年杂志》《太原日报》《太原晚报》《万柏林文艺》《今日万柏林》《古交文苑》《七色花》等纸质媒体,以及《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华网》《东方女性网》《搜狐网》《网易网》《散文网》《和讯网》《今日头条》《太原道》《旅途》《万柏林宣传》《作家新干线》《夏都文脉》等新兴媒体发表。

老站·

近段时间,常常听到“老站·”如何如何。此前,经过这里只看到临街的一些标志性建筑,不知道里面是啥样子?

受朋友之邀,近日参观这个“城中城”。徜徉其中,五光十色,恍若穿越。特色小吃摊位与各项非遗传承站点巧妙地将文化传承与口腹之欲的融合。两侧镶着灯带的明清建筑错落有致,恍然有种穿越到过去的感觉。街道两侧开满了商铺,经营本地的小吃,或者来自五湖四海的美味。很多时候我们吃饭并不只是为了追求饱欲,而是追求一种氛围。

剪纸、皮雕、米雕、蜡染、葫芦烫画、编制中国结等非遗大师的助力增加了唐风晋韵的文化元素。这里还是一个小型“博物馆”,收藏有高仿当年奔驰在正太铁路上的大清国具有山西特色的“米轨列车”(窄轨)、孙中山先生来太原时乘坐的专列、蒸汽机车车头等。沿着那悠悠的铁轨,我们从历史走向未来,从民族觉醒到民族复兴。有时常常问自己,站在新时期的起点,我该做些什么?

如果说,三坊七巷、宽窄巷、六尺巷、永兴坊、夫子庙、天桥、大栅栏、牛街、麦西来甫、八廓街、洪崖洞等是城市的文化标志,那么笔者相信老站·也将会成为龙城太原的一张名片。目前,景区的建设已经基本就绪,按“五行学说”来讲,木(复古建筑、景观绿植),火(饮食烟火、各色华灯),土(高台平地、文化广场),金(蒸汽机车、铁柜餐厅)元素已具备,唯有“水”的元素尚待完善。水有厚德载物、润泽乾坤的特性。《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谓之: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润泽万物,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水的变化最多,静则波澜不惊,动则势如千钧,可化为气升与万仞高空之上,可沉与海万丈深渊之底,终归是有水的景区才是完美。

位于千峰南路西侧,太原理工大南校区西门对面,占地四十余亩的老站·,俨然像一座小城。是一座具有传承与发展的小城、一座雅俗具备的小城、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小城,集中体现了近年来当地政府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一个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必定是一个“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地方。进行了“三化工程”、“创城工作”、“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等过程的万柏林区,恰恰就是这么一个“龙城吉祥地、创新活力处、宜居宜也区”。

再说老站·这个由“城中村”蝶变成的“城中城”到底好不好?小城究竟如何?您不妨邀朋友一起来看看。也许耳畔会响起一首歌——《小城故事》,歌是这样唱的,“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谈的谈说的说,小城故事真不错,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2082.html
------分隔线----------------------------